凉了?6年烧光270亿,1人负债750亿!“山寨神车”跌落神坛?

发布日期:2025-04-15 21:46    点击次数:150

2025年3月,一则拍卖信息登上热搜:浙江永康一栋建筑面积3064㎡的5层豪华别墅,以8120万元成交。

它的主人,是曾经的浙江首富、众泰汽车创始人应建仁。

这位昔日的“山寨车王”,如今名下资产被陆续拍卖,个人负债高达750亿元,而他一手打造的“保时泰”神话,也在6年内烧光270亿后彻底崩塌。

众泰汽车的故事,像一部荒诞的商战剧。

从模仿豪车一夜爆红,到质量问题频发、资本游戏玩脱,再到创始人套现跑路,留下烂摊子给股民和员工。

有人说它是“中国汽车史上最魔幻的样本”,也有人说它“活该被淘汰”。

但不可否认的是,众泰的兴衰,给所有靠“捷径”发家的企业敲响了警钟。

展开剩余79%

01

时间倒回1992年,30岁的应建仁借了几万元,在浙江永康创办了一家小工厂。

彼时中国汽车工业刚起步,零部件依赖进口,他盯上了汽车顶盖板这一细分领域。

1999年,铁牛集团研发出“铁牛1018A顶盖板”,不仅拿下国家重点新产品奖,还从日本供应商手里抢到了昌河汽车的订单。

这一战,让铁牛集团跻身国内汽车配件头部企业。

2003年,野心勃勃的应建仁成立众泰汽车,并收购濒临破产的金马集团,获得造车资质。

他深谙市场心理:中国人爱豪车,但买不起。

于是,众泰走上了一条“高仿”之路。

买不起保时捷?众泰SR9外观1:1复刻,价格只要10万;

奥迪Q3太贵?众泰SR7直接“平替”。

靠着“豪车外壳+白菜价”,众泰迅速走红。

2016年,众泰年销量突破33万辆,营收208亿,应建仁以140亿身家登上胡润百富榜,成为“永康首富”。

02

然而,众泰的销量奇迹,建立在两个致命缺陷上。

首先是研发投入几乎为零。

2016年巅峰时期,众泰研发费用仅占营收的0.6%,2024年前三季度更跌至700万元,连一台高端机床都买不起。

其次是质量堪比“工业垃圾”。

车主吐槽方向盘跑偏、车门关不严、高速行驶车身异响,甚至车辆自燃。

一位车主称:“开众泰上高速,120码感觉车要散架。”

面对销量下滑,应建仁没有选择技术突围,而是沉迷资本运作。

通过收购铜峰电子、反向收购铁牛集团等操作,众泰市值从22亿虚涨至290亿,但实际资产严重注水。

此外,众泰大举投资房地产,但“众泰小镇”等项目烂尾,资金链断裂。

2019年,众泰巨亏111亿,铁牛集团破产,债务滚至750亿。

2020年,众泰申请破产重组,被江苏深商控股以20亿接盘。

但所谓的“重生”更像一场徒劳。

销量惨不忍睹,2023年全年仅卖出1112辆车,新能源车仅42辆,生产线产能利用率接近0%。

高管集体跑路,2024年,董事长黄继宏、总裁、副总裁等12名高管接连辞职,公司内部动荡。

海外市场试水失败,2024年向中东出口500辆T300,但杯水车薪,难以填补国内市场的溃败。

如今的众泰,股价在资本炒作下偶尔涨停,但股民心知肚明:“这不过是回光返照。”

03

应建仁的结局比众泰更戏剧化。

在众泰崩盘前,他已通过资本运作套现数十亿,留下巨额债务给公司。

名下3处豪宅被强制拍卖,包括那栋8120万元成交的别墅,但仍不足以偿还债务的零头。

他名下超20条失信记录,被限制高消费,从首富沦为“老赖”。

众泰的教训,是中国汽车产业转型的缩影。

模仿不是出路,早期奇瑞、比亚迪也走过模仿之路,但最终靠自主研发站稳脚跟。

而众泰沉迷“皮尺部”,终被反噬。

资本不能救命,应建仁的资本魔术曾创造虚假繁荣,但泡沫破灭后,只剩一地鸡毛。

用户口碑是生命线,一位车主直言:“众泰教会我们,买车不能只看外壳,否则修车修到怀疑人生。”

2025年,当小米SU7因形似保时捷引发争议时,人们戏称它为“保时米”,却鲜少有人记得“保时泰”的教训。

众泰的故事,像一面镜子照出急功近利的代价,没有技术沉淀的企业,即便一时风光,也注定成为时代的眼泪。

或许唯一值得庆幸的是,中国汽车产业已从“山寨时代”走向“创新纪元”,而众泰的失败,正是这条路上最醒目的警示牌。

发布于:湖北省

  • 上一篇:没有了
  • 下一篇:没有了

Powered by pg电子是赌博吗 @2013-2022 RSS地图 HTML地图

Powered by365站群